最近这段时间在线配资软件,俄罗斯多次提及“中俄印”大三角,俄罗斯外长更是在会议上多次提出,这“三驾马车”得重新跑起来,才能打破西方对俄罗斯的围堵。
上世纪 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垒的两极体系已不复存在,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各种力量不断出现新的分化组合。而在1998年前后的俄罗斯正处于政治、经济最艰难的时期,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又使俄罗斯感到日益增长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危机已越来越危及俄罗斯的生存。
而此时的中国和印度在经济改革中逐渐强盛起来,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使中印两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得到提升。于是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里马科夫提出了俄中印建立\"战略三角\"的构想,共同对付美国的单边主义。普里马科夫认为中俄印三个国家算得上是近邻,虽然俄罗斯与印度不接壤,但是它仍是印度首要的武器供应国。
无论是中国和俄罗斯也都曾往这方面努力过,从2005年开始,中俄印三国多次召开外长会议,合作之手也相继触及到贸易、外交、安全合作等领域。但是自从2017年中印边境矛盾之后,再加上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问题被西方制裁,这机制就暂停了下来。
实际上,对于和印度深化合作,中国这些年一直就不抱有太大期待,大多数印度学者认为,需要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和美国在战略上的共同点,以对冲中国崛起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
中印之间有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印度的大国梦笼罩着一种浓重的“中国情结”:中国是印度所追求的大国地位的参照底线,也是印度大国地位的竞争者或超越的对象,同时还是影响印度崛起的关键外部因素之一。成就大国是一国的基本权利,做大国梦本身没有太多值得诟病的地方。
印度一直想成为南亚霸主,但是印度定义的南亚和地理书的南亚并不一样,印度的南亚即“从西边的波斯湾横跨 到东边的马六甲海峡,从北部的中亚各共和国直到南部的赤道”。
再加上,21世纪初,美国战略界开始讨论打“印度牌”来对冲不断上升的中国影响力的问题。这些关于“印度牌”的讨论,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媒体和国际关系学术界中开始流行的“中国威胁论”的背景下出现的。克林顿于2000年3月对印度的访问,标志着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自从,印度就成为了美国扼制中国发展的一颗棋子之一。
而中国对于印度态度的变化,这是要从巴基斯坦公开宣布中国同意出售歼35、空警500以及红旗19开始的,尤其是红旗19的出售,意味着中国对印度战略的变化。
红旗19入巴就相当于在中国西南方向构筑了一道“反导墙”。印度长期以来将核力量视为对华战略威慑的重要手段,红旗 19 部署在巴基斯坦后,能够有效拦截印度发射的中远程核导弹,极大削弱印度对华的核威慑效力。这迫使印度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核战略,将原本部署在中印边境的防空资源向巴基斯坦方向倾斜。印度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与精力,研发新型导弹、提升防空反导能力,以应对巴基斯坦装备红旗 19 后的战略态势变化。如此一来,印度在中印边境可投入的军事资源相对减少,无形之中极大减轻了中印边境的军事压力。从战略层面看,红旗 - 19 入巴成功达到了牵制印度的目标。
美国长期以来,将印度视为制衡中国的重要 “棋子”,在印太战略布局中,不断唆使印度在边境地区制造摩擦,试图通过印度来分散中国的战略注意力与军事资源。然而,随着红旗 19 入巴,印度在军事上疲于应对巴基斯坦,在边境地区消耗大量军力,其对于美国而言,作为制衡中国最大的价值逐渐丧失。美国妄图通过印度来遏制中国发展的 “印度牌”,在这一系列战略变化下失去了原本的效力。
在没有了美国的唆使,且印巴边境局势持续消耗印度大量军力的情况下,此消彼长,中国得以在台海、南海等战略方向赢得更大的战略自由度。
当中国在印度洋方向主动出击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于印度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俄罗斯提出的中俄印大三角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实现了。
实际上,当前中国在全球深化合作的方向,早就转向了东盟、南美以及中东(海合会),这才是中国未来经济深化合作的主要方向,不得不说,俄罗斯打的一手好算盘,当前的俄罗斯深陷俄乌战争泥沼,金融、能源、科技、军事全被卡脖子。俄罗斯没办法,只能把目光转向东方。而和中国的深化合作也让俄罗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而俄罗斯想在和中国的合作上在拉入印度,自然是为了在国际上更好对抗欧美,为自己增加筹码,但正如当初伊朗提出中俄伊大三角一样,俄罗斯提出中俄印大三角,中国同样的不回应,那就已经说明了我们的态度。
铁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